第572章 科举改制-《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1/3)页

    王守仁坚信,心学能治理大明许多弊政。

    只是,需朝廷给以施展抱负的机会,心学得到认可,才会成为圣人那样的道理。

    “老高兄费尽心机,谏言将心学纳入秋闱中,怎能令老高兄的苦心,付之东流?”王守仁暗自咬牙。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问道:“心学的道理,能治理天下?”

    王守仁不急不缓地道:“回陛下,可以治理天下。

    如今延绥和辽东形势危急,朝廷急缺将才,用兵之道在于心定,这是心学在兵法上的妙用。

    知止而后有定,修心能摒弃杂念,达到诚的心态,修成正心诚意的境界,这是心学在修身养性上的妙用。

    在事上磨练,不断反省自我,犹如山中泉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便是心学在处事上的妙用。

    天命之谓性,率性子谓道,道即是良知,人人皆有良知,这就是教化万民上的妙用。

    知与行合一,能用于万事万物中,知道道理,以行证道,据臣所知,宋景、谢丕皆是行此道。”

    弘治皇帝品味着他的话。

    秦始皇丢弃圣人的道理,自己建立了一套治国之道。

    故而,秦始皇对圣人,报以敌视,并不待见。

    可秦以后的皇帝,没有秦始皇的才能,只能依靠圣人的道理来治理天下,对圣人优待。

    只要圣人的道理不忤逆朝纲?    教化百姓造反?    兴许可以试试。

    弘治皇帝知道,这个决定大胆了些?    可他犹豫了一夜?    相比秦王和汉武,又算得了什么。

    熊繍冷着脸?    道:“你说的道理,尚无验证?    怎能让读书人修习?”

    “不?    有验证,下官能屡次大捷,正是将心学用于行兵中,宋景和谢丕践行的?    也是心学。

    熊大人未曾修习过心学?    又怎知,这不是心学的验证?”王守仁反问。

    李东阳沉思片刻,将心学用于秋闱取士。

    他的顾虑是:“许多读书人没修习过心学,作为考题,他们如何能答上来?”

    刘健和张升诧异地望向李东阳。

    听李公的意思?    只要能答上来,就将心学纳为考题的意思?    心中有些忐忑。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东阳深思熟虑后?    才问出这番话。

    陛下一心想实现盛世,今日召内阁和六部来?    定有了推行之意。

    再反观宋景和谢丕等人?    为朝廷立下许多大功?    若是得益于心学的道理。

    那么,陛下就会动心试着推行心学,他只是猜中陛下的意图。

    严成锦想了想,道:“如今秋闱的策题,只能以偏和奇来出题,对于书生更难。”

    科举在明朝,举行了近百年,四书五经才二十余万字,题都出过了一遍。

    于是,出现了割题和拼题的现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