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皇宫, 六部和五寺从各自渠道得到消息,雍王醒了。 皆火急火燎赶往西暖阁面圣,争夺藩王大计的督掌权。 “陛下,都御史吴宽求见。” “太常寺寺卿李温求见。” 弘治皇帝觉得稀奇,怎么人人都想见朕,“朝中有何大事?” “回禀陛下,臣未见十三道有急报。” 刘健也觉得奇怪。 不多时,六部和五寺一窝蜂涌入大殿,分立在两侧。 “陛下,雍王醒了。” 弘治皇帝转头看向萧敬:“禀报太后了吗?” “奴婢这就去。” 马文升微微低着头,直言道:“陛下,今后藩王大计可设为定例,不知,该由六部中谁督管?” 这是个香馍馍。 若给吏部督管,吏部的权责会百尺竿头,直逼内阁。 而其余五部和五寺衙门,不论给谁督管,皆会成为继吏部之后的大衙门。 弘治皇帝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询问:“内阁三位爱卿?” 众人炙热的目光,落在李东阳三人身上。 “臣以为,不如交由内阁督管如何?”李东阳问道。 不论给哪个衙门,皆会让六部和五寺在朝中地位发生变化。 “臣以为,不如交由都察院。”吴宽拱手道:“都察院监察百官,自然也能监察藩王。” “严成锦呢,怎不见他来面圣?” “回禀陛下,去十王府了。” …… 严成锦在雍王府中, 此时,宫中定然在上演争夺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朱元璋参酌唐宋的考核制,弄出了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的考核制度。 此外,还有京察和外察。 由于朱元璋的铁血手腕,说谁督管,就是谁督管。 如今弘治朝大有不同,故各衙门都想抢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陛下聪明着呢,心中定有主意,岂会任由百官争夺? 严成锦才不想掺和,等结果就好。 “少爷,咱们在此做什么?”何能疑惑,严成锦在十王府坐一个时辰了,也不回府。 “本少爷刚想出的主意,你便打断了。” 何能连忙闭嘴。 此时,锦衣卫叶准冲忙跑进来:“严大人,陛下急召你入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