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良知被群体泯灭-《明末好国舅》


    第(3/3)页

    而要改变形式,张璟看来,那就要限制言官的权利了。

    明末党争之所以言官作为主要角色,那就是因为言者无罪,他们上书弹劾政敌,没有任何后果,所以才敢用各种莫须有,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来弹劾,一切只为打击政敌而已。

    所以,若有可能,日后将言官的“言者无罪”加以限制,让他们“有罪”,那就很必须了。

    比如,要弹劾某人,不可以风闻就奏,你要弹劾,必须要举出具体证据,没有证据,不得弹劾,无证据弹劾官员,那就算你诽谤,同样治罪。

    张璟相信,有这种负责的后果,明末各党还想靠言官党争谋利,那就得看那些言官有没有胆子去面对罪责吧?!

    说实话,张璟从来不认为普通的言官上书有错,毕竟,只要不是像东林党人为了弹劾政敌而弹劾,为了自己所代表的私利而上书,这些言官对于封建朝廷而言,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如果限制了言官,那些靠言路谋利文官会不会闹事,张璟可以确定,他们肯定会的。

    只不过,若是有了一定实力,还怕这些文官闹事?

    想想看真是历史上,螨清窃据天下,将君主集权制推向顶峰时,一众无耻的文官奴才们都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做官宗旨,遇事无不下跪应“喳”,原本大明意气风发的言官们,都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摆设,哪还有什么言官的样子?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一个字——怕!

    若非是怕了皇权,这些自私的文官,又怎么会把他们的权利拱手让人?

    所以,张璟知道,日后真若是到了那一步,只要让文官势力怕了他,不要说限制言官了,哪怕他就是取消言官,限制言路,都没有文官敢反驳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