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良知被群体泯灭-《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只是,言官有好处,但言官政治发展到后期,自然也有害处。
言官成为大明一大害,却是始于党争。
可以说,党争害了大明,而言官,就在此充当了主要角色。
当初,顾宪成等人打着高尚的口号,笼络文人士大夫,议论朝政,并逐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东林党。
而其他与东林党格格不入的官员,为了对抗东林党,也纷纷结为楚党,浙党、齐党等……
这一时期,无论是言官,还是非言官,都在政治上站队。
张璟在后世的时候,听过这么一个论点——一个人入了一个群体,智商会被群体拉低,良知会被群体泯灭。
若是将这个论点放到明末各党中,确实可以证明一些东西的。
那些明朝党争中的一班人等,准确诠释了这个论点。
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政治诉求,个体无不泯灭良知,罔顾事实,动辄向对方发起各种人身攻击。
即使明知道错的,他们也依旧坚持,只是因为他们的党派群体,而明朝文官集团从此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口水战中,言官也就成为了这些口水战的主要角色。
这便是明末黑暗的党争中,也许在党争出现之前,耿直的言官,曾是封建皇权专制黑暗中的一股清流。
但是,当他们加入了党争,为政治而争,为了争而争时,再清流的言官,也将被污染。
张璟明白,若是想改变明末的政局,党争是改变不了的,毕竟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山头主义,而党争在政治上,根本避免不了,除非那些政党,不要任何权利,只是,这可能吗?
不过,党争的话,张璟改变不了,但是将这党争的形式改变,比如让大明的党争不再是以往的口水战,变成实干党争,那也比这些官员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只会在朝堂上打口水仗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