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若强行推行,也不是不可。 内阁一致通过,又有弘治皇帝朱批,政令很快就会下达。 官员或许不会抵抗政令,但却会暗自向百姓出手。 言外之意,守井哲学能替朝廷省银子,但百姓却要遭殃。 据严成锦所知,弘治皇帝是很节俭的人,八成会赞成,这蒋冕不但通晓政务,还精于心计。 “蒋大人不愧为南京诸葛亮。” 蒋冕也不敢轻视严成锦:“宁王世子一事,本官应允宁王,给他弹劾,但看严大人的府邸,应该是清直之人,就此作罢。” 严成锦心中腹诽,宁王视南昌百姓如子民这招,收买了不少清官。 刘健面色凝重道:“此事,还是先奏明陛下,看如何定夺?” 很快,六人来到东暖阁。 弘治皇帝看完疏奏后,犹豫了片刻,命人去户部将俸禄账簿拿来。 对比弘治十三年的俸禄支出,被吓了一跳。 王琼见他脸色大变,忙道:“自改制后,俸禄的确增加了一大半。” 裁减宫中内官和宫女,省不出多少银子。 十个太监领的俸禄,还不如一个七品芝麻官。 蒋冕道:“臣在南京时,就思索朝廷用度,减俸最有效,只减一成,陛下以为如何?” 只减一成,既大大减少国库支出,又不会令百官抵制。 弘治皇帝道:“内阁皆赞成此政?” 严成锦摇头:“臣不赞成,蒋大人此举,或许能增收府库,却会吏治不清明,徒增百姓负担。” 虽然,是小小减去一成,无伤大体。 但他一成也不想减。 别人给一块钱,自己或许不会在意,但自己丢了一块钱,就耿耿于怀了。 能体会蒋冕想替皇室节省靡费的苦心,但不赞成。 “不错,臣也不赞成。”王琼道。 让那群猴精减俸,想也别想。 出现不同意见,严成锦的看法,弘治皇帝还是重视的:“再议吧。” …… 山西,大同府。 朱俊杖喂猪时,却见管家急匆匆地走进来:“老爷,士绅来要债了。” 几个大腹便便的士绅,走进王府中。 杨东家掩着鼻子:“这是王府,与猪圈何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