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脫身一身松-《重生:話說1984》


    第(3/3)页

    “華子,上量就算了,這些就夠我們賣的了。還有之前的那些存貨銷售都很穩健,你這邊增加機器和人手,成本就增加了。”李海波這么說也是有他的考慮。

    他只能用翻帶的目光去看待市場,而沒見過真正火爆的銷售。

    邢寶華也沒見過,但聽說過。他有信心把專輯買活,就是因為那些歌都是時代篩選出來的。

    “波哥,在上兩臺機器,我怕不夠用,到時候咱們只能干瞪眼?”邢寶華只能相勸,如果勸不動,會自己想辦法。

    劉海波還是輕微地搖搖頭,說道:“兄弟,磁帶這事兒,哥干了也有兩三年了,這方面比你有經驗。濤子說得對,每月生產接近一萬盤帶子,咱們還能剩下一成左右。積壓的庫存,只能低價銷售出去。”

    見邢寶華沒說話,李海波接著說道:“你看,咱們賣的帶子,都是市場上賣得火的。你弄的帶子還沒經過市場的歷練,火不火誰也不知道。突然上那么多機器,萬一銷量不好,咱們會積壓很多帶子。總不能忙活一陣兒,錢也花了,再低價銷售吧。”

    邢寶華點點頭,劉海波說得對,誰也不知道火不火,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說出來沒人信啊!

    那么只能自己想辦法,時間還來得及,只能找其他廠子代加工。

    弊端是其他廠子也會跟著一波風,防止不了。誰讓這時期翻帶橫行呢?

    就說后世的tcl吧,早期也是做磁帶和電話起家的,第一桶金就是和劉海波一樣,翻帶子。

    只是人家找了hk人當做護身符,能穩健的起步,而且靠近hk的優勢,得到的資源比自己這邊要強很多,時間上也占據很大優勢。

    而且人家玩了幾年就洗白上岸專門做電器。邢寶華現在比他們晚起步,但有個正版的音像出版社。

    那些經典歌曲,邢寶華腦子不少,捧紅幾個人是沒問題。只要前期的錢賺到了,后面就能花錢找專業的人干這活了。

    這時期只能靠推帶子賺錢,真正賺錢的還在后面。

    經過和劉海波談話,得知近期會把精力從翻帶上轉移到膠轉磁的影片上,這也是個來錢的巨大門路。這里面的利潤可比翻帶賺多了。

    三人又隨意地聊了會其他的,邢寶華說自己弄來個人才,唯一的條件就是幫他辦理農轉非。

    劉海波說好辦,到時候打聲招呼就行。

    郭凱戶口問題好解決,那么就看他半年內的表現了。

    邢寶華從劉海波這邊出來,直接回電子廠,先給李文剛電話,問文工團有沒有專門生產磁帶的地方。

    對方說沒有,他們生產磁帶只能找地方委托,而且都是量很小很小的那種。

    邢寶華問清委托方廠子的電話,又給管弦交響的趙德川打過去。

    估計是在排演,辦公室沒人接聽,只能等會再打。

    李文剛說的磁帶生產廠家,在省城,這次過去找機會去看看。

    如果對方生產量能大的話,說不定能合作一次,也就一次。

    劉海波看到自己正版磁帶買的火爆,肯定會加大生產量。那么下次生產就會有底了,不會再說他又啥經驗了。

    這東西也就邢寶華自己知道。而且還沒法分享的那種。

    不一會劉泉過來,對邢寶華說道:“華子,我把學習機的板子焊出來了,你看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