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樵夫这么一说,敖青隐隐有些理解了:“莫非师兄所说的‘道’,类似于将‘意境’溶于技艺之中?” 前世,敖青也听说过古代中国有“剑道”、“刀道”、“茶道”、“花道”、“香道”等。 和“剑技”、“刀技”、“茶艺”、“插花”、“焚香”等不同,带有“道”的更注重意境,譬如花道,与其说是插花,不如说是利用插花来修炼心身。 这的确有点类似“修道”。不过,更准确的说,是将“道”运用到了技艺之上。 是的。 仔细想想,或许还真是这个道理! 单纯的技艺,想要练到“庖丁解牛”的程度,对于凡人来说确实已然是不易的了。但是对敖青这等仙人来说,却并不困难。 但是,“技艺”,是有上限的。 庖丁解牛就算再纯熟,也不可能把一头牛解成两头牛! 卖油翁释担而立,自钱孔滴油,一滴不漏。但也不可能把一瓶油倒成两瓶。 可以说,凡人的技艺,达到“庖丁解牛”这种程度,就已经是极限了。 甚至不仅仅是凡人的技艺,仙人的法术,也是如此。 周天变化之术,就是很简单的例子。敖青就算运用地再纯熟,也不会比七十二变强太多。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牛魔王的变化之术相差无几,因为他们都已近乎达到“瓶颈”了。 这也是为什么,哪吒虽然经过了五万年,的确已然很是神通广大了,但是对敖青来说,却也差不了太多的原因。 因为哪吒的技艺,乃至于周天变化之术,已经达到了“瓶颈”。 想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只从“练武学艺”的角度来更进一步了,而是要从“道心”方面更进一步。 可是,如果把“意境”融入到技艺之中呢? 那么这技艺,是否就能突破瓶颈,没有上限呢? 很有可能! 敖青能深切地感受得到“意境”给人带来的差距。 很多人,同样做一件事情,但是只因为“意境”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也截然不同。 甚至不仅仅是意境可以突破技艺的瓶颈。技艺,也会反哺人自身的意境。 剑道,修炼剑术,剑术也会改变人的身心。 同理,刀道、花道、茶道、香道、书道等等,也是一样的。 最简单的例子,各行各业的人,往往会带上各行各业的气质。 经验丰富的教师、历经百炼老工匠、身居高位的上位者,虽然都是人,但给人的感觉、气质却各自不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