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铸炮-《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2/3)页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缺铜,王又安跟在赵士祯身边,还识字,很有经验,所以认定大明不能造铜炮,因为造不起。

    鲁末略则坚持要造铜炮,他说,要造就要造最好的炮。

    “将军你还要造野战炮,必竟要用铜炮,炮越小,越难铸,威力也越小,只有铜炮能把威力放到最大。”

    丁毅听完,断然点头,野战炮,必须造铜炮。

    他与两人商定,守城大炮用铁铸,野战炮,必须造铜炮。

    但,那来这么多铜?

    丁毅的野战炮,按鲁末略来说,造两种即可,6磅和12磅,另造守城用24磅炮,配合红夷大炮一起用。

    24磅的炮,可用来守城,也可借用来野战,称之为野战守城两用炮。

    6磅炮造好后,重量大概相当于现在三百斤,两三个战兵可以抬起来。

    12磅铁炮重量大概六百斤左右,四个战兵也能抬起来,铜炮的话500斤左右更轻便。

    丁毅想想,别那么复杂,统一,要么6磅,要么12磅。

    鲁末略问丁毅野战目标主要是那些?

    步兵,骑兵,可能有时会有盾车什么的,攻城的话,会用24磅的。

    考虑到有骑兵,鲁末略建议增加射程,用12磅炮。

    12磅铜炮全重五百斤,炮管长度1.2米,口径114毫米,装火药0.45公斤。

    射程根据仰角,最小1度,最大5度,距离为310米---970米。

    丁毅听完,马上问:“能不能减轻分量,增加射程?”

    鲁末略和西劳经面面相觑,这已经是欧州同时期的标配。

    但欧州这种炮,基本是放在船上用的。

    两人皱着眉,似乎在想可能性。

    还是王又安想了想:“可以试试。”

    “增长炮管长度,1.2米太短了,做野战炮,必须要加长,炮管加长,放细,就能缩小重量,具体放多长,要做了试验才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