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还好,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境。 香河城安定了。 收刮了一波富家大族,王康也算是吃饱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以战养战。 兵与匪,有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占据了香河城,王康正式对整个平国各城各地下达最后严令,及时投降,不然等大军压境,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同时,王康也正式发布讨楚檄文,公告天下! 这篇檄文是王康亲自执笔所作,历数大楚体制弊病,对民强权压迫,揭露其深恶痛绝一面,公布与众!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国有至尊,是曰人权,平等自由,乐天归命,以生为体,以法为界,以和为德,以众为量! 全篇以民为本,洋洋洒洒数千字! 这篇檄文,绝对会成为后世檄文模板,一经发布,很快遍传于人口,传遍诸地! 这是王康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表露自己的意图! 此战,不求胜负,只求楚朝覆灭! 而发布檄文,也是正常的流程,其实就是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占据大义! 现在时机到了! 五路大军齐攻寿春,而今各路皆取得不菲战果。 此时发檄文,增士气,壮声威,灭敌风,意义非凡! 檄文是从香河流出,立即引起广泛讨论,并得到认可,并且立即传向周边。 如今王康大军气势正盛。 他又发出严令,要求平国各城各地域主动投降,贵族士卿若是表现好,可网开一面,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在这种情势之下,效果显著。 各城各地域政务军事主官相继表态投降,接受战王统辖。 王康并没有派兵。 他就坐镇香河,等着这些人主动过来。 连日来,香河城外人前来,络绎不绝,更有不少慕名而来,想要参军的。 他们都因一篇檄文而改变思想,有了起义之意。 起义! 这两个字,是最近所传最广的。 同时伴随着还有王康的仁义之名,以前称他为战王,现在有人称其为义王,逐渐取代战王这个称呼。 王康知晓后,也是苦笑不得。 他的称呼真的是太多了! 自从檄文发布之后,作用非常,这更是代表了一种大势! 大势所趋! 各地都有民众自发组织响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