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着王霄这样凭亿近人的土豪随行,李家这一路上非但没有吃什么苦头,反倒是被照顾的很好。 王霄每到一处都不是住客栈而是花钱租一座宅院。品尝各地美食,见识各处风光。他甚至还带着厨子,可以随时迟到汴梁菜。 这一路看着不像是被贬出京,反倒是像来游山玩水的。 等到一行人来到广信军的时候,后面装满了各地特色特产的马车足有好几辆。 交接完成,在新的知州到来之前,李格非就是这边的百里候。 “子厚哪里去了?” 第一天办公,李格非却是没见到自己最看重的弟子。 “王判官去了田里。” 王霄的确是去了田里,他可没打算在这里混日子。 炎热天气下,麦田里的小麦长势喜人。估计今年秋收的时候将会是一个难得的丰收时节。 宋朝的时候,占城稻已经在江南一带普及,而江北大都是以麦粟为主。 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海贸的发展才是大宋繁华的根基。 只是大宋对百姓的盘剥很重,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也落不下多少好处来。 王霄在田里转悠了几天,回到李格非那里。 “通判大人。这是我这几日的心得。”王霄将几页纸递给了李格非。 “秋收之后烧田作为钾肥,堆fen作为有机肥。徐水这里有磷矿,可以开采作为磷肥。一起使用的话,可以增加田地产量。” 王霄又拿出几张纸来“冬天的时候可以用布帛搭建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有效提高百姓们的收入。当然了,组织民众整休水利非常重要。” 李格非是做学问的,王霄说的这些他不太了解。 不过出于对王霄的信任,他还是缓缓点头“那你就去做吧。” 肥料什么的,算是前期准备。要等到冬天开大棚,还有春耕的时候用。 整修水利,则是在农闲的时候干。 至于开大棚,对于当地百姓们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要说服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华夏的百姓们是很聪明的,没有见到实际好处是没人会动手的。 为了能说服百姓们跟着他干,王霄召集当地工匠们打造器械,到了秋收的时候找来了各地村正们给他们现场演示。 “这个东西叫做脚踏式脱粒机。”王霄向着众多村正们介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至于用途,是用来脱麦粒的。废话不多说,看一遍你们就明白了。” 宋时脱粒一般都是用石碾去压,耗时耗力耗人工。而且还不见得能脱干净。 王霄用杠杆齿轮的原理制作了脱粒机,省力方便还快捷。 一把麦子伸进去,很快就脱了个干净。 村正们看的目瞪口呆,很快反应过来一个个的都冲上去自己试用。 “这些东西我做了很多,每个村回去的时候都带一个走。” 王霄挥手招呼众人“等收完了麦子也不用还,你们可以各自留下。” “判官大人高义!” 王霄满意笑着“等秋收结束,各村召集青壮人手,跟我一起去修整水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