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李府回来,严成锦坐在轿子里思索。 李府管家说,李东阳出门前做了一些准备。 他就知道,李东阳去曲阜祭祀,是故意而为。 以李东阳的智慧,岂会没有办法拒绝陛下的圣旨? 他是顺水推舟,故意为之! 去山东曲阜的目的,是想给李清娥说一门婚事,不错,对象正是衍圣公孔闻韶。 滴水不漏,老泰山果然是老阴比。 只是李东阳不知道的是,他预判了他的预判。 翌日清晨,朝阳的霞辉倾斜洒下,晒在身上暖洋洋,神清气爽。 青红绯袍的大臣,站在左右掖门前,官衣颜色泾渭分明,持着芴牌,等待金钟响起。 “今日陛下要商议,京城防火之事,御史上了疏奏。” 方学有条不紊,细数廷议,昨日要商议的事,通通复述一遍。 严成锦知道,在京城防火难,因为京城多为木质建筑。 没有消防车,又无近水可以取用,一烧就是成片遭殃。 所以,统治者除了战争,最重视防火。 皇城有两种办法防火,一种是遍布容水量很大的水缸,另一种,是用砖石和琉璃将木头包裹,木头不裸露在外面。 但坊间不行。 水缸会被人搬走或打破,也没法用混凝土,将屋舍包裹起来。 弘治皇帝目光直视前方,中气十足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京城防火之事,朕夙夜不怠,劳神苦思,想不出好的对策? 诸公可有办法?” 刘健稍作沉思? 捋着胡须:“在京城百步一井,既可用于百姓? 又能用于防范火势? 陛下以为如何?” 他在家里也想了很久。 这与在宫里的大口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口井? 可以覆盖方圆五十步范围,不少了。 百官颔首点头? 表示赞同。 韩文想了想? 还是问:“这深井由谁来打?让百姓来挖,会兴赋役,让朝廷来挖,工部需不少靡费。” 从井中取水? 看似可行? 其实有许多漏洞。 比如,一桶水从井底摇上来,需一分钟,再送去灭火需两分钟,三分钟才得一桶水? 屋子怕是烧没了。 防火看似微不足道,若真烧起来? 却能将整个京城,焚烧殆尽。 所以? 明朝才有宵禁制度,夜里几点要熄火? 更夫巡逻? 小心火烛。 防患于未然? 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严成锦低头,望着地上的金砖,陷入沉思。 弘治皇帝目光投向都察院:“严卿家,有何看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