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青山君和传世先生几个月没有新作问世。 这一次,竟出了两本! 沉寂许久,读书人早已饥饿不可耐,可惜他们都不知道青山君和传世先生是何人,家住哪里,想寄刀片都没地方寄。 连当官的文人也激动了起来。 只是让人大失所望的是,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作,向来在京城的老王书坊出售。 而读书人和酒楼的掌柜聚集在老王书坊,却一本也买不到。 老王书坊对外宣称,要去良乡县的老王书坊才能买到,连书名都不愿意透露。 读书人顿时百爪挠心。 “良乡可是流民聚集之地,落草为匪,如何敢去?” “不知这次两位先生所著,是何书,可惜可惜啊。” 这时,新派的读书人大喝:“朝闻道夕可死矣!何惧之有!” “我等带上弓和佩剑,如此多人,还怕流民不成!” 新派的读书人,向来对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作,甘之若饴,这次出新书,岂会轻易错过。 纷纷去寻了一把配件,没有配剑的,至少也手持一根教棍。 五千多个穿着儒裳的读书人,浩浩汤汤,准备赶往良乡县。 动静之大,惊动了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 以为是要造反,听闻是要组队去良乡买书,才放下心来。 王不岁连忙跑去给严成锦禀报:“嘿嘿,少爷,他们真去良乡了。” 严成锦嗯了一声,不觉得稀奇。 青山君和传世先生,早已在读书人心中有了根深蒂固的地位。 读书人大多固执,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较真,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给你讲道理你不信,他们就讲到你信为止。 没有比他们更适合破谣的。 京城外的官道。 读书人带头走在前面,后头还有许多酒楼和茶楼甚至是戏园的人,他们指望着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书做买卖,听闻出了新书,也要冒险来良乡县一趟。 一路上,读书人极为小心谨慎,不时提防着两边的山林。 可是走着走着就纳闷了。 眼看要走到良乡了,官道上连个鬼影都没有,安静得很,哪里有什么贼匪。 “莫非,贼匪看咱们人多,不敢欺负?” “不可掉以轻心!” 唯一让他们感到很失策的是,忘了带干粮和水,此刻又累又饿。 读书人大多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两个时辰的路,硬是让他们走了两个半时辰。 这时有人惊呼:“你们看,是不是要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