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九 运河之争-《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2/3)页

    而郭某人这一行为给更多朝臣的印象就是郭鹏决定要开发江南了,要把政策重点转移到江南去了,未来江南会发展的很好。

    而且现在魏帝国在江南的军队还超过十万,这十万人的粮秣除了可以自给自足的部分之外,还有很多是从江北运输的,这也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开凿一条大运河,似乎真的可以省下很多事情。

    从他们的私人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这样明显是有好处的。

    从洛阳到江南的大运河可以帮助他们的商旅团队更快更好地进入江南新兴市场抢占份额。

    水路运输超过陆路运输十数倍的运力以及可以减少的大量时间都能帮助他们的商队走的越远,回来的越早,赚取更多的钱。

    这样就不用担心去江南还要长途跋涉了。

    商队可以直接从洛阳出发,走大运河的道路直接南下,抵达扬州,然后可以顺着长江水道西进,抵达荆州。

    江南虽然人口损失严重,但是好歹也有数百万人口的剩余,荆州和扬州被整顿之后的人口也不会少,数年发展下来,积累的财富相当可观。

    他们很想去那里赚大钱。

    这几年已经有人去了。

    只是往返不便利,路途遥远,获利有限罢了。

    江南的陆路交通到底没有中原那么发达。

    但是中原那么发达的交通网络一方面限制了商品货物价格的增长,一方面大量收费站也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需要支出的成本增加了。

    可要是走水路,就能避开不少收费站了。

    虽然不知道郭鹏会不会在运河上设收费站来摊平开发成本就是了。

    尽管有那么多疑虑,可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可能依然是值得庆幸的。

    曹操和田丰也早就不把开凿于否当做争论的重点了,他们现在的重点在于这条运河到底要不要越过黄河,修到冀州去。

    从扬州到洛阳,这条路线已经被他们认可了。

    充分利用自然河与先人开凿的人工河道,将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

    然后只要从颍水上游沟通黄河周边的东汉时代修缮的水渠道,就能实现南北大贯通了。

    一旦实现南北贯通,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大大增强。

    从此江南若想对抗中央,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中央大军可以很快顺着运河南下,不用长途跋涉,也会缩短行军时间,一旦江南有变,中央军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抵达江南。

    这对任何离心势力都是极强的威慑。

    国家商业的发展也将很快受益,江南市场就不会和中原市场割裂,而是会进一步融为一体,使得魏国的商业更加繁荣。

    而田丰却在这个共识之上,提出了能否将运河修到冀州的想法。

    田丰认为,这将进一步贯通南北交通,把河北、中原和江南连成一线,成就一个史无前例的交通大命脉,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南北,天堑变通途。

    田丰是冀州人。

    曹操是兖州人。

    一个在河南,一个在河北。

    田丰家族的大本营在冀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