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赏赐给出征匈奴的功勋之将,出手就是黄金几万斤。 可是到了刘秀以后,功臣能得到的黄金就只有几斤几十斤了。 那可是明确记载的【黄金】,不是【金】这种统筹的概念,是真的黄金。 马远等人开会研究过这个问题,搞过几次头脑风暴,郭鹏也加入进来。 郭鹏提出的看法是这些黄金并非离奇消失,也不是官方记载有误,而是这些黄金随着得到它的主人的去世被深埋于地下,当做了随葬品,退出了流通领域。 因为大量黄金成为了随葬品被埋藏于地下,所以市面上的黄金就越来越少。 最后轮到东汉时代,流通的黄金数量极其有限,皇帝出手自然就非常小气。 郭某人一统江山之后所拥有的黄金数量也不多,为了得到足够的黄金,还派人去青州找金矿来着。 至于掘墓这种事情,郭某人一度真的想要让专门管屎的摸金校尉从事一下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为了黄金把人家坟墓破坏了,让人家不得安息,未免有点缺德。 郭某人这等卑鄙之徒干的缺德事已经很多了,掘墓这种缺德事还是留给以后缺钱的人去做好了。 魏帝国经济良好,没有到非要挖坟掘墓的地步,所以郭某人觉得宁愿派人找矿,也好过遍地挖坟找黄金。 但是魏帝国缺黄金这种事情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了。 郭鹏赏赐功臣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出手,生怕出手太凶狠把黄金储量搞没了。 现在看到贵霜人富裕的用黄金铸币流通,马远顿时起了心思。 这可有点意思了。 要是能赚回去大量黄金的话,郭鹏一定很高兴。 两边互相验过了对方黄金和白银的纯度,发现纯度接近,于是很满意的决定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易,用单纯的黄金白银的重量来测算货物的价值。 在大宛王使者的翻译之下,双方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价还价。 说起讨价还价,世界各地的商旅都是一样的,争吵不休,想证明自己的货物更好,值更多的钱。 比如蜀锦。 马远竭力证明蜀锦是最好的丝绸,值得更高的价钱,但是贵霜商人不这样认为。 在一些中国传统商品领域,贵霜人似乎并不陌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