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时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央压力太大,村乡之长就不说了,居然连一个县中佐官都要亲自安排,对地方的干预未免过甚。 而且这种状态下上官和下官之间出现矛盾的话,该怎么办事,又该如何调和? 就近地区还好,往来不会那么艰难,要是天南海北的,往来艰难,耗费时间,任免不便,实在不利于中央统治,建议还是按照东汉时代来。 郭某人思考了一下,觉得这样也有道理,官员任免往返洛阳的话,未免太过于浪费时间,会降低地方行政效率,所以做出了一些修改。 他下令扩编吏部官员数量,在每个州的州治所建设中央吏部分部,各派人常驻,可以就近处理每个州的人事变动,最后汇总到中央吏部做备案和审核就好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的增加办事效率了。 当然吏部分部还是归属中央吏部管辖,归程昱节制,不受地方官员的干预。 但是这样还是有人反对,认为中央还是干预地方过甚,不利于地方治理。 这一次,郭某人没有妥协。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就是要让他们都成为中央官员,而不是地方官的部下。 为了中央集权,造成些许的行政不便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人事任免这种大权必须掌握在中央,而不是地方。 郭某人从来不认为世上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他一路走来,最懂得什么叫舍得。 像北宋那种强干弱枝到了极致的办法当然不行,那实在是太限制地方发展了,他现在做的已经相当温和了。 当然这种想法不能往外透露,他就简单一句“孤修了那么多路就是用来做摆设吗”,就把所有质疑给强行压制下去了。 言下之意就是我修了那么多路那么多驿站就是在加强信息传播速度,你们还要怎样? 当我那么多钱是白花的? 官员们顿时大惊。 感情皇帝修路还有这方面的考虑? 您老人家十几年前开始修路的时候就想到这一层了? 您那么早就想着要做皇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