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飞鸟也可击落-《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张璟听后点了点头,对此他并无异议,确实大规模装备鸟嘴铳,再配一些使用连发火铳的精锐,对于还没进行过工业革命的大明而言,如此装备军队最实际。
至于茅元仪所说的鸟嘴铳,乃是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后,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并于嘉靖三十七年制造出的“比西番尤为精绝”的大明第一批火绳枪。
这铳制作以熟铁和木托为主,较之大明后来研发的其他火铳,用铁和造价更低,而且因为制作最多,所以技术纯熟,产量高效,自然被军队用到最多。
而茅元仪所说的那些连发火铳,在张璟看来,就类似于后世的连发火枪,一次可以对敌人发射不少火药,可以说火力密度和威力是非常大的。
若是一下子装备个几万支,配备个三段射,保证火药装填不影响射击密度,张璟想都不敢想这种火力,建奴鞑子用什么骑兵来破?
你敢冲锋,直接把你射成渣渣,把你身上射满洞眼。
至于说什么铁甲厚度完全抵抗火药子儿,在张璟看来那也没用,毕竟,你就算再厉害,能把你自己全身和马匹全身都防护好吗?
几万支连发火铳往前面一端,除非是没火药,否则你骑兵敢靠近一步,就让你有来无回。
不过很显然,张璟现在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古人又不是傻子,明知道这些连发火铳厉害,却不大量装备,反而完全靠着单发鸟嘴铳做军队主要火器。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单发的鸟嘴铳造价低,连发火铳造价高,毕竟越是威力大的火器,所用到的熟铁就越多,而明朝还没经历过工业革命,想完全甩开膀子造火器,明显不现实。
所以,于大明而言,大规模用鸟嘴铳列装军队,更为实际。
“若是一一和国舅爷说其他火器对阵建奴逆贼优劣,那太不切合实际。在下斗胆,便以鸟嘴铳这一火铳,举例说明其对阵建奴逆贼的不足,望国舅爷应允。”茅元仪又道。
“可,止生请讲。”张璟点头同意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