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冤也不冤-《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绝对,根本,没可能。
“在下随杨侍郎在辽东时,也是见过建奴的实力,深知我大明的火器,已然不足以对付建奴,这绝不是说我大明火器不厉害,而是因建奴狡诈,早已知晓我大明军队虚实。”
茅元仪慢慢开口道:“老贼努尔哈赤,叛心早有,昔日,大明对其施以厚恩,授其官爵,可老贼趁附庸之际,已然窥得我大明军中战术战法,并从中寻得对应之策,加有边地奸细为助,这才在萨尔浒胜我大明。”
说话时候,茅元仪开始并未反驳张璟对他实力的质疑,而是直接说了他当初在辽东,所了解的大明军队,在实际作战中,火器所暴露的弱点。
“哦?”张璟故意应了一声,像是提起几分兴趣,又认真的问茅元仪道:“既然你见识我大明和建奴逆贼的对战,那就举些例子,仔细和我们讲讲我大明火器如今在实战中,有哪些缺点,需要如何改进。”
当然,张璟也注意到,茅元仪再说到大明在萨尔浒战败时,他明显感受到茅元仪在语气里,透露出的深深的不甘。
确实,按理来说,大明在战前做的准备并不少,出战的十余万人,有不少都是全国各地抽调的精锐,这些人多数都是参加过万历三大征的精兵,可以说是兵精将广。
然而,明军准备不少,但建奴准备更加多,不说努尔哈赤在建州那些年里卧薪尝胆积攒的几万人马,也都是善战的精锐,并且和不少武备开始荒废的明军不同,建奴早有反叛谋反之心,起兵之前,日夜操练,精锐程度绝对不下于明军。
再加上,努尔哈赤早年随李成梁征战,早就在辽东安排了不少奸细,即使建州兵马较明军少,但真正实力,却绝对不是那么大的。
从古至今,打仗从来不是人多人少说话的,特别是到了以后热武器的时代。
换句话说,萨尔浒决战,大明败的冤,却也不算冤。
那边,茅元仪得了张璟言语,起身行了一礼道:“是!国舅爷且听在下细说。”
言罢,茅元仪用手摸了摸下巴,像是在思索如何言语。
与此同时,坐在茅元仪身旁的陈明遇和冯厚敦,皆是松口气的对视一眼,幸好茅元仪对于火器了解颇深,否则他们今日来投奔张璟,可就要出大糗了。
他们二人都是苦读书的,虽然对于兵事也有涉及,但这种专业的火器理论,他们哪有认识多深,不然刚才张璟提问的时候,他们如何一句话也说出来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