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师夷长技难可成-《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至于徐光启,蹉跎了半生,最终作为金子,还是发光了。

    他就一直提议和西洋人学习制造火器的技术,并且主导大明购买红夷大炮的推动者,其后他还在登莱,按西洋人练兵法打造新军,配备的火器十分先进,炮火能力也十分强大,尤其难得的是相较当时的明军,这支新军的机动运输能力上了几个台阶,几乎有了点近代军队的影子,在张璟看来,徐光启对于大明火器居功至伟。

    而孙元化就不提了,本来就已经放弃科举取士的他就,不就是因为从徐光启学习西洋火器法和数学,成为西洋火炮专家后,受到帝师孙承宗赏识举荐,才发迹的吗?

    当然了,后来大明能那么重视火器,这也得亏崇祯知耻,清楚关宁军拦不住,才咬碎牙的往新军上面砸银子。

    如果不是后来孔有德这个变故,崇祯后来在山东练的这支新军一旦练成投入辽东战场,很有可能会改变辽东战事的结果。

    然而,就是因为出了一点儿不起眼的小意外,让大明努力所做的一切,功亏一篑,直接就导致大明在军事上,彻底被建奴赶超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的让人无语,就是因为一只鸡,彻底葬送了国库窘迫的崇祯时的明朝政府,花巨资打造的“新式军队”。

    如果当初孔有德和手下的八百辽东精锐,能没有山东百姓地域上的歧视,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或许就没这么多事了。

    如果被派去支援祖大寿的孔有德部,半路上又累又饿,偷的不是一门中了十四个进士,背景庞大的王象春家里的鸡的话,或许也会不同。

    如果家里财富无数的王象春,事后大度一些,不那么在乎那一只鸡,逼迫羞辱孔有德的话,也不会逼得忍无可忍的孔有德带人谋反叛逃建奴,闹出那开启大明灭亡序幕的“吴桥兵变”的话,说不得建奴的火器就不会赶超大明,使得大明之后不得不为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加重盘剥百姓,加快了各地农民起义的进程,并最终毁了自己。

    ……

    不过,世界上没那么多如果。

    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吧!

    天要亡明,天欲废汉!

    至于招募西洋军人教习,改进明军战术战法,帮忙训练新式军队,在张璟看来就更不是问题。

    毕竟,徐光启的新军中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的西洋军官,其中至少一半的人,后来还为明朝殉了国了。

    而孙元化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时,就在登州网罗西学英才,并且大胆募用西士,组建一支有二十七名西洋人的外籍军团,使登州在当时走了“东陲之西学堡垒”的美誉。

    并且后来在南明永历时期,永历朝廷也依旧在澳门招募西洋雇佣兵。

    之所以如此,张璟知道多是西洋传教士的功劳。
    第(2/3)页